【广州日报】90后新婚夫妻暂别小团圆,他说的这句话让人泪目丨驰援日记

2020-02-19

在前线,有无数夫妻暂别小团圆,是为了更多人的长久团聚。


一人支援武汉
一人坚守广州
中山大学一对新婚夫妻
都在中大最普通的护理岗位上
默默地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而努力



暂别小团圆 是为了大团圆


叶赐君和杨嘉卉是一对90后的新婚夫妻,去年“十一”刚刚领了结婚证。叶赐君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的一名护士,他的妻子是中山大学眼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


叶赐君(出发前)和杨嘉卉

奋战在武汉的叶赐君消瘦了不少,长时间佩戴防护镜,在他的鼻梁上留下了两道战疫“勋章”。

疫情当前,叶赐君作为中肿首批医疗队的16名队员之一出征武汉,2月8日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

说到妻子,叶赐君总是习惯称呼她为“领导”,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报名时,叶赐君毫不犹豫举手了,同事们开玩笑地问他,你征得你家领导同意了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家领导肯定会支持的!”

出征那天,嘉卉帮赐君整理好行装,送到大巴车前,她一直很轻松的样子,还安慰其他家属说“没事的,他们是专业的,有专业的防护,有单位的支持,我相信他们一定会顺利回来”。同为医护人员的嘉卉大气又淡定,上车前她笑着对赐君说,“下次我们一起去武汉看樱花吧”。

这对90后小两口,去年十一刚刚结束了五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赐君坚守武汉抗“疫”一线,嘉卉留在广州大后方,经常参加急诊值班。

其实在前线,还有无数和叶赐君、杨嘉卉这样的夫妻,暂别小团圆,是为了更多人可以长久团聚。

同一个夜空,同一场战“役”,同一条战线,不同的地方!


记录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护士叶赐君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6天了!

下午写交班的时候看了一下记录,原来已经2月13日了,在重症医学科倒班的日子真的是过得不知时日啊!上班时刻关注仪器仪表和重症患者的体征变化,下班困倦得挨床就睡。突然想起明天就是情人节……

人算不如天算,一个戴着皇冠,美其名曰新冠病毒的家伙把我的计划彻底打乱了。从报名支援武汉、紧急培训、出发上岗,不过一周。这一周紧凑而紧张,每天关心的就是如何能够更快适应,更好发挥作用,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所以,对不起,今年不能陪你一起过节,礼物也没来得及准备,不敢苛求原谅,只求在武汉好好表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在这个经历着劫难的城市中救治病人,我越发体会到相爱相聚是多么的不容易!回去之后,我会更加珍惜彼此,珍惜在一起的时间。虽然现在的我们,一人在武汉支援,一人在广州坚守,但都是为了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而努力着。同一个目标,同一条战线,这也算是我们医务人员最质朴的浪漫了吧!

“我相信,舍弃现今的小爱,将来会有更多人的大爱。不仅为了我们小两口的幸福,也为了所有有情人可以脱下口罩浓情软语,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

让我们彼此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

——叶赐君



武汉下雪了!

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医生护士上班的步伐







武汉下雪了!

2月15日,正在武汉前线战疫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员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里晒出雪景图。


荣获“仁心妙手护士”“广东百佳护理工作者”称号的廖昌贵感慨:第一次看雪,居然是在武汉。武汉真的很美!


曾答应女儿寒假去北方看雪却因支援武汉而爽约的中山一院神经科医生谭双全,利用午休的短暂时间,跟女儿视频直播下雪,让从爸爸出发后就每天念叨“爸爸我想你”的孩子喜逐颜开。


飘雪中夹杂着冰雹,温度降到-3℃~4℃,昨晚医疗队后勤保障人员已经把雨衣雨靴发到队员手中。

然而,再大的雪也挡不住医务人员上班的步伐。

“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疾病专家刘王凯感慨:


他们深知,病房里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等待他们救治,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新生儿专家抢救成年病人

中共党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王凯是一位新生儿疾病专家,他主动请缨到武汉战疫前线工作。

接到出发命令的那天晚上,恰好是刘王凯小女儿 3 岁生日。次日,他便告别全家老小,驰援武汉。

“作为党员,作为医生,初心使命就是救死扶伤,冲锋在前,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跟父母和太太说了之后,大家都支持!”

作为一名父亲,一名白衣战士,他体会到了父辈的家国情怀和对亲人的不舍之情。

穿上成人纸尿裤,准备开始在隔离病房里的战斗

刘王凯所在的武汉协和医院病区,50 个病床都收满,都是重症患者,有的还需要上无创呼吸机。

初来乍到,从面对小BB到面对一众成年感染性疾病患者,他有点紧张,到现在已经转入常态、常规," 我们也希望能够发挥我们的作用,让武汉的患者更快好起来。"

医生伉俪救人捐物共同战疫

刘王凯是儿科医生,妻子苏毅华是眼科医生。他们是师兄妹,但彼此不相识,直到工作后参加一次会诊,两人才结识并擦出爱情的火花,直至迈入婚姻殿堂。

2011 年,大女儿出生了,今年,小女儿刚满 3 岁。

作为医生夫妻档,他们为了确保有人在家带孩子,只能错开值夜班的时间," 在同一个屋檐下,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中甚至有半个月会见不到对方。"

如今,刘王凯在前方奔忙,而同为医生的妻子苏毅华,则在后方积极帮忙募集医疗物资,捐赠给医疗队。

疫情发生后,他们夫妻出钱、联络爱心人士募集了好几批物资给医院。

夫妻俩与苏爱云、吴志棉、苏春华等热心亲友,一起购买了 1000 个医用防护面屏,2 月 11 日,这批物资送到中山一院,随省卫健委专列到达武汉。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希望能够发挥我们的作用,让武汉的患者更快好起来。"刘王凯说。


风雪无情医患有爱!

广东医疗队捐出物资给患者加营养

“阿姨,给您两块沙琪玛,饿的时候可以吃点垫垫肚子。”

“叔叔,这是刚冲好的牛奶,喝的时候小心烫。”

2月15日下午,窗外风雪未歇,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隔离病房里,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正在为有需要的患者派发由队员们爱心捐赠的食品和营养品。这些“爱心礼物”让患者感到惊喜又温暖。

自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医院以来,患者的治疗康复情况始终牵动队员和后方医院的心弦。

“我们医疗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进食少、食欲差,不利于身体康复。不少队员自发为患者提供自己个人的食品及营养品,并提出捐赠物资意愿,希望可以为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十九大党代表、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可慰教授表示,医疗队在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救治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人文关怀。

2月14日上午,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许可慰召开临时党总支会议,讨论后决定在保障医疗队队员食品、营养品物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由医疗队科学合理分配,将一部分食品、营养品物资捐赠给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两个病区——7楼东病区、14楼西病区的患者们。


该项活动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和党委书记王景峰教授的支持,协和医院领导们对此表示感谢。


在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护理部两位副主任周雪贞和邱逸红的安排下,医疗队于2月14日晚上在驻扎酒店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开始接收队员捐赠营养品。


深夜里,邱逸红和后勤组的黄薇护长、陈德翀不顾疲劳,加班打包、清点队员们捐赠的物资。


“今天我跟护士姑娘说,我有点饿了。她马上就给我冲了一杯牛奶,让我心里觉得特别暖!”51岁的患者王阿姨说,广东来的医生护士们对患者无微不至,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医生们在工作这么忙碌的情况下,还很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解释病情,消除我们心里的不安和恐惧。”王阿姨说,护士姑娘们除了护理工作外,还照料我们的生活起居,例如帮我们打开水、倒大小便、喂餐、打扫卫生等等,都是常事,“有他们在,我们很放心!”

许可慰表示,医院作为医疗队的坚实后盾,为医疗队提供了充足的后勤物资保障,使医护人员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在一线战斗。

“我们相信,温暖的人文关怀与专业的医疗救治一样重要。捐赠的物资虽不多,却也代表着医疗队队员和医院后方职工的殷殷心意。”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表示,医院全院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而战,大家有决心也有信心可以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张阳、李永洁、叶彦良、林伟吟、刘文琴、张阳、刘昕晨彭福祥、梁嘉韵、刘星亮余广彪、陈鋆

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0MDk2MA==&mid=2652503765&idx=6&sn=0e160405a03f770c8fd5278d22d22f8e&chksm=bd410fba8a3686ac04433e4cf1702fedcdc716f93bac5c5558a713a59bd61f2f0c944e256eb0&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1782671968&sharer_shareid=b65ae6b2026723a265f93f24c97dd14f#rd
2020-02-15